1、石灰石破碎生產線生產工藝改造案例是原生產工藝情況礦山分廠是我公司的下屬單位之一,分廠新區1號石灰石破碎生產線于2006年建成投產,原有的部分生產工藝見圖1。從礦區開采的石灰石由自卸車倒入原礦倉,經旋回破碎機粗碎后依次進入1號皮帶機、振動篩,篩上物料依次進入2號皮帶機、液壓圓錐破碎機,經破碎后進入3號皮帶機;篩下物料落入料倉,經料倉下料口進入3號皮帶機。
2、存在問題2號皮 帶 機 為TD75型,總長14m,帶寬1000mm,傳動裝置采用DTII型外裝式電動滾筒,三相異步電動機型號Y180M-4,功率18.5kW,滾筒直徑Φ630mm。為達到公司的標準化與清潔生產要求,崗位人員必須每天兩次對2號皮帶機設備及其所在平臺的衛生進行清掃。此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
1)由于片狀物料較多,振動 篩 到2號皮帶機的下料溜子經常出現卡料積料現象,甚造成振動篩壓料,有時一日多達4次,每次清料時間短則八九分鐘,長則半小時。每積料一次,上道工序必須停止供料,影響正常生產的同時也增加了分廠的電耗指標和崗位工的工作量??系闹饕虺瑺钗锪陷^多外,溜子設計也存在不合理因素。溜子為直通溜子,溜槽寬600mm,高500mm。片狀物料經常斜卡在溜槽中造成堵料,尤其是振動篩出料箱到溜子的過渡位置及溜子出料端舌頭位置。
2)因2號皮帶機輸送距離較短加之皮帶機架安裝存有偏差,膠帶經常出現跑偏且難以調整,致使膠帶與托輥架磨損嚴重;另外,由于皮帶與振動篩下料口落差太大,對皮帶沖擊較大,為此需定期更換膠帶。
3)由于設計有問題,2號皮帶機實際有效利用長度較短,耗費設備資源。若將2號皮帶機取消,振動篩上的物料通過下料溜子輸送到圓錐破碎機,將徹底解決以上問題。同時,將會產生如下效益:①節省膠帶更換費用及驅動裝置維修費用;②電動滾筒、托輥等附件可拆卸作為備件,降低分廠電耗;③通過工藝簡化,減輕崗位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
因此,決定進行技術改造。3改造方案從圖1可以看出,1號振動篩平臺與2號皮帶機平臺垂直距離為4m,2號皮帶機與圓錐破碎機入料口的垂直距離為1.2m,振動篩篩面到所在平臺的距離為1.8m,合計7m;振動篩篩面出料口到圓錐破碎機進料口的水平距離為6m。如果在振動篩與圓錐破碎機之間增設下料溜子,與水平面傾斜角度大于45°,具備工藝安裝條件。但是溜子落差7m太高,物料對破碎機沖擊較大,為此將下料溜子設計成圖2形式。改造后,形成以料打料,保護溜子襯板的同時減少對破碎機的沖擊。溜子兩側及底部襯板采用厚度20mm錳鋼 板。為增強溜子穩固性,在2號皮帶機平臺邊緣增設2根12號槽鋼支撐溜子。為避免因片狀物料卡在溜槽中造成堵料,決定加大溜槽寬度(1200mm)和高度(600mm)。
改造效果自改造實施以來,振動篩到圓錐破碎機的下料溜子從未發生堵料現象,只需定期更換溜子襯板,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減輕了崗位人員的工作量。